【黃宇寒】光陰過境映照成影,客語樂聲中拼湊家與自我

信義存愛組 音樂專欄《存愛Bar》專訪
文/新玉、圖/黃宇寒 提供

客家歌手黃宇寒曾擔任Vast&Hazy、雷擎、舒舒等和聲製作,首張專輯《有時有日》即入圍第31屆「最佳客語歌手獎」、「最佳客語專輯獎」及「年度專輯獎」。這次帶著全新創作EP《樹影》回歸樂壇。收錄三首歌曲是黃宇寒經過長時間思考後,以純粹曲風,揉雜親情羈絆與成長體悟的溫馨之作。

沈溺後沈澱,在親情關愛中重拾自我

家庭對黃宇寒而言是影響深遠的事,〈一尋長个空間〉正是獻給父母的深情之作。「一尋長」在客語是指兩臂長度,黃宇寒藉此比喻父母對孩子無盡的關愛,彷彿雙臂張開,在還未完成的擁抱中,傳遞父母恆久的守候。歌詞巧妙運用「你」與「妳」,分別勾勒出父親的行動陪伴與母親的溫柔關懷,副歌部分,黃宇寒從自身視角描繪父母形象,唱出父母以各自的方式表達愛意,整首歌可謂從三方視角匯流而成。

〈盡好个樣仔〉則是黃宇寒經歷一年的創作停滯期後重新找回自己的記號。從未駐足這麼久的時間裡,讓她不禁擔心自己失去了創作的靈感和熱情。黃宇寒讓自己緩下腳步,認識被社會競逐下,不安、焦慮、緊張的情緒,學著與陌生的情緒相處,最後將內心的感受化作歌曲,肯定自己的獨特。就像歌詞說的「有愛自己的勇氣,就是最好的樣子」。

面對焦慮時,黃宇寒會直接不帶手機出門,隔絕社群影響。像旅途中不再依賴Google Map,就會爭氣地活在當下,專注於眼前的風景和人事物,透過行動讓自己脫離快速高壓的網路,回到人與人的互動。

黃宇寒分享,平時疏於面對的情緒就像化妝品,精心打扮也無法掩飾真實感受,熟悉的人總能察覺端倪。隨著身邊朋友逐漸步入婚姻家庭,黃宇寒開始學習獨自面對情緒,養狗便成為她重要的精神支柱,狗狗的陪伴讓人從焦慮中解脫,轉移注意力,這份治癒的價值遠超過養狗的辛勞。除此之外,黃宇寒也會聽木塊掉落水中的ASMR、甜點評比等方式來紓壓。不過,身為音樂人卻難用音樂放鬆,黃宇寒從電影配樂練習,抑制對每一段旋律都帶入專業解讀的職業慣性,希望有天聽歌也能成為撫平情緒的選項。

任樹木生長,成為大人是種引以為傲的責任

與專輯同名的〈樹影 Shadow〉描繪長大承擔責任後的抽象情感。歌詞以樹影為喻,回顧在父母庇護下日漸茁壯的自己,隨著時間推移,也能用雙手撐出一片綠蔭。雖然成長過程會遭遇各種挑戰,就像樹木必須吸收刺眼的光線,但正是這些歷練,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壯,更有保護他人的能力。副歌「這是一棵以愛為名的樹」道出了歌曲核心,黃宇寒發現家人之間反而最少說到「愛」,希望透過這首歌表達對家人的愛意,並將這份呵護傳遞下去,繼續照顧家人朋友。

生活中,面對年紀漸長的父母,黃宇寒選擇用實際行動來回報。不論是開車載父母遊玩,或是親手烹調佳餚,都希望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關心。她認為,比起物質上的給予,更重要的是陪伴與付出。家務分擔不僅減輕了父母的壓力,更走進他們的生活,拉近彼此的距離,讓父母感受到滿滿的愛與溫暖。

越過藩籬,當語言成為文化能見的起點

談起選擇用客語創作的初衷,黃宇寒分享道一開始,大家對客語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傳統的民謠或戲曲,像是〈客家本色〉。身為一個會說客語又熱愛音樂創作的人,看著這些印象滯留許多年,自己應該能做出不一樣的東西,讓大家對客語有新的觀察。起初雖然也會擔心語言隔閡成為門檻,但黃宇寒坦言自己是「旋律派」,平常聽日韓流行音樂時,即使聽不懂也會被旋律打動,進一步認識歌曲背後深意、作者創作的緣起,才發現音樂是無遠弗屆的,逐漸建立起創作客語作品的信心,也會說服身邊的朋友聽聽看似陌生的聲音。

黃宇寒的流利客語並不全然是天賦,也是後天努力的成果。國小一次偶然的機會,她被老師選中學習相聲。相聲的訓練比一般的朗讀演說更為紮實,讓她對客家話的語感和表達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。為了讓表演更生動熟稔,她會主動和家中長輩用客語對話,久而久之,客家話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,不僅是創作媒介、溝通工具,更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
黃宇寒對各種文化和語言充滿好奇心。除了客語,她還學習了韓文,因為是韓國歌手IU的粉絲,期望勤學外語有天能有機會和偶像合作,告訴對方那些歌曲是如何成為堅持的力量。她笑著分享:「客語和韓文雖然是不同的語言,卻有許多有趣的巧合。比如,韓文的『請坐』(앉으세요)和客語的『謝謝』(恁仔細),發音都接近『anjeuse』。」精通客語讓學習韓文的過程增添不少趣味。

懷揣客家文化,將痛苦不解轉為前進動力

客家人的熱情,從一聲親切的「你吃飽了嗎?」就能感受到。黃宇寒最愛的粢粑(客家麻糬),是一大坨麻糬倒上花生粉反覆裹勻而成,一塊塊切分夾食,凝聚著家人溫暖的記憶。這份處處連結至家鄉的眷戀,也持續滋養她對音樂的熱愛。

漫長、小眾的追夢之路辛苦,但黃宇寒總是帶著樂觀的態度。大學時為了實現舞台夢,不惜自費尋找演出機會,唱著同一首歌,笑說自己是在巡迴演出。在一次比賽中,結識現任給樂音樂的製作人林易祺,開始踏入流行音樂圈,也在那段時間和許多音樂人相互鼓勵成長。

即便到了現在有更多表演、被大家看見的機會,很多人光是聽到「客家」演出就會退卻,雖然因此難過無助,但卻激起黃宇寒的使命感,更堅持自己一定要將台灣的客語文化發揚光大,「我想讓大家認識這是台灣客家話,我是客家歌手黃宇寒。」

⋱⋰ ⋱⋰ ⋱⋰⋱⋰✦ About 黃宇寒  ⋱⋰⋱⋰ ⋱⋰ ⋱⋰
🔍 Instagram:黃宇寒  @cutehanhanhuang
🔍 Youtube:黃宇寒
🔍 點擊收聽最新EP《樹影》
⋱⋰ ⋱⋰ ⋱⋰⋱⋰⋱⋰ ⋱⋰ ⋱⋰⋱⋰⋱⋰ ⋱⋰ ⋱⋰⋱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