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悠悠之口創辦人——李東祐有人味的展演空間,音樂大排檔固定推出每日菜單

信義存愛組 音樂專欄《存愛Bar》專訪
文/詠蔚、圖/李東祐 提供

原先位於民生東路的展演空間——樂悠悠之口,在考慮場地規模及營運後決定遷址至交通較便利的光復南路。創辦人兼八十八顆芭樂籽的鼓手李東祐,笑著和我們分享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,從2015開始經營樂悠悠之口的酸甜苦辣。

期待打破小圈圈,突破同溫層

樂悠悠之口除了是大家熟悉的演出場館外,更是一個很有人味的多元展演空間。每個月約有20幾場演出,無論是樂團或彈唱歌手的拼盤、專場,或是喜劇脫口秀、音樂劇等,都會是出現在演出檔期內的活動。東祐希望樂悠悠之口除了提供觀眾親切、便利、多元的空間外,更可以協助表演者突破同溫層,接觸到更多圈外觀眾,降低門檻。 

2015年,樂悠悠之口初創辦之時其實選址在民生東路上,但因場地能容納的觀眾數太少,直接影響了場館營收,再加上營運問題,2018年東祐決定遷址到現在的所在地——光復南路。東祐表示,當時決定搬家時,其實有動過結束營業的念頭,但不甘心讓過去五年的經驗就這樣成為泡影。而搬到光復南路後,又因疫情打亂了原有計畫,場館營運停滯了三年,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的三級警戒讓身邊的人都不看好。「那時候不管做什麼決定都蠻冒險的,真的很煎熬。」而東祐笑說,現在回想起當時做這個創業的決定,偶爾還是會懷疑過去的自己在幹嘛,現在回頭看雖然會覺得可以更好,但也認為過去10年並沒有虛度光陰,而是充實認真的。

和大家所熟悉的大場館不同的是,樂悠悠之口在人力與規模的運用上,並沒有集團的規劃,許多瑣事都是由負責人東祐一手包辦。他表示,時間跟金錢往往是最大的問題,工作夥伴的培訓,不論是價值觀或場館目標都需要花時間溝通。而目前樂悠悠之口每月的節目表也在平日安排固定企劃,除了讓活動與場館品牌本身有連結外,也透過這樣的定目式節目降低場佈成本,吸引不一樣的觀眾參與。

不管是過去跟觀眾或表演者建立的聯繫,都是我認為不能浪費的東西。

東祐

音樂大排檔

每周三晚上的固定企劃——音樂大排檔,是專屬於樂團的拼盤節目,演出團隊可能是饒舌歌手、樂團,或是彈唱創作者。「我們會用每日菜單來介紹當天演出的團」東祐笑著跟我們分享。樂悠悠之口希望能透過這個節目,讓演出的樂團可以只專注在內容與售票,不需要煩惱場佈、宣傳等其他事項。參與音樂大排檔演出的樂團多為年輕的小團,這個活動對他們來說是一個低成本、試水溫且能認識其他樂團的機會,而對於許久沒有站上舞台的樂團來說,也是一個可以重新調整演出方式的節目。

「這個名字其實是有天看港劇時突然想到的」,東祐笑著說。樂悠悠之口的自主企劃其實都是設定方向後,再從生活中找靈感,像是大排檔就朝著讓人眼睛一亮、豐富的視覺布置前進。透過串流平台的榜單、樂團比賽的徵選、其他場館的節目單等等,東祐偶爾會花一兩個月去挑選適合搭配在一起的團,安排好整季的節目,也有樂團會自己找好拼盤,主動聯繫東祐,希望能在節目演出。音樂大排檔除了提供許多新生代樂團現場演出的機會,更讓觀眾能接觸不一樣的音樂類型。

「樂悠悠之口就像是廚師,每個樂團是我們端出的一道道菜」

東祐

撐下去,撐著就還有機會

自2014年至今,樂悠悠之口已創辦十年,東祐表示樂觀是自己能一路走到現在,堅持下去的重要因素。「一直相信事情會變好,再撐一下就會好起來。」在這十年間他也坦言,還是有曾經熱情和動力被消磨到快要見底的時候,在生活中找不到可以喘息的時間。「會很任性的逃避個一兩天,但也不能太久」東祐笑著和我們分享自己很喜歡看個電影讓自己暫時抽離現實,在跟樂團出去演出時也會有種脫離場館創辦人的身分,這種轉換心情的感覺反而感覺蠻紓壓的。

而對於未來想要走場館企劃的人,東祐也提醒要先清楚實際的工作內容,根據場館大小,企劃需要負責的東西很不相同。「我其實覺得企劃比較像是PM,每個演出就是一個專案,你必須從頭到尾的關注和follow他」。東祐表示,在實力方面,溝通將會是進步幅度很大的能力之一。無論是硬體或是演出上的應變,企劃都需要知道如何做初步的溝通,也必須具備能在活動現場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。

樂悠悠之口在接下來三個月裡的每周二三四晚上皆會有固定企劃,分別為樂悠悠小劇場的戲劇演出、音樂大排檔的樂團拼盤與單口喜劇open mic,不定期周末也會有樂團演出。最詳細與即時的節目表都將會公告在樂悠悠之口的社群平台,也歡迎大家密切關注 !

⋱⋰ ⋱⋰ ⋱⋰⋱⋰✦ About 李東祐 ⋱⋰⋱⋰ ⋱⋰ ⋱⋰
🔍 Instagram:李東祐 @vibration95
🔍 Instagram:樂悠悠之口 @theuumouth.south
🔍 Facebook:李東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