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FunkyMo】最終凝結成瞬間的歌 都是繁華之後的日常記憶

2024-10-23T17:27:16+08:002024 年 10 月 23 日|信義存愛組專訪|

【FunkyMo】最終凝結成瞬間的歌 都是繁華之後的日常記憶 信義存愛組 音樂專欄《存愛Bar》專訪 文/新玉、圖/FunkyMo 提供 FunkyMo在R&B百家爭鳴的樂壇中,最特別的是他不侷限於中文創作,華語樂壇精琢出的語句,受許多前輩啟蒙開拓固然值得學習,但他時常會覺得這種「咬文嚼字的形狀」不適合自己。「非第一語言」交織的歌詞更能傳遞當下的意境外,也因為多一層生疏,延展成適切自在的距離,下一步甚至規劃要用更陌生的日語、粵語作為歌唱媒介。 給一個試錯的可能 不夠好不代表不該存在 提到創作台語歌的困境,「變音即變義」是很大一個難關,像「聲音這麼幼秀」,音調一往上就變「聲音這麼憂愁」,這是為何FunkyMo寫歌前從不用中文先打底稿,每次創作都是直截地運用語言。此外,他也從歌迷的反饋中更清楚台與的魅力與難處,尤其希望長輩能接納台語初學者,允許他們犯錯,就讓試著讓年輕人說看看,提供學習成長的友善環境。 除了音樂和語言,許多領域在發展過程中,往往會逐漸形成高門檻的圈子。這種現象在舞蹈界也很常見。FunkyMo認為,過於強調社團或圈子的歸屬,反而會限制初學者的發展空間。以日本為例,他們沒有固定的嘻哈社團,舞者更喜歡在街頭自由交流,這種開放的空間就會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其中,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。學習路上,更不該以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,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尋自在的相處方式。接受現狀並不代表止步不前,如果真的想要某件事,那就去追。 寫一張沒有中文的專輯 捕捉平凡而深刻的瞬間 ...